鋁的生產-消費-回收-再生利用的循環,需要對以下幾方面的基本條件進行評估,即鋁的可再生性、資源優勢、環境效益。在工業常用的金屬材料中,鋁的可回收性是較好的。這是由于鋁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能。除了某些鋁制化工容器與裝置外,鋁制產品在其使用期間幾乎不被腐蝕。如建筑鋁門窗、高壓輸配電線、交通運輸工具上的鋁結構與零配件、鋁制易拉罐等在其服役期間僅發生極少量的腐蝕損失,可回收率極高。在先經過廢鋁破碎機粉碎后,再重復熔煉鑄造過程中,僅產生4%~8%的損耗(含燒損與機械損耗)。與其他常用金屬材料比較,鋁的循環再利用的另一個顯著優勢是,再生后的材料品質較原生鋁幾乎不會減少。因此,鋁又被稱作可持續利用的“綠色金屬材料”。
鋁的可再生性很早就被人們了解并加以利用。事實上,第二次大戰期間,產生了大量破損報廢的軍用飛機,迎來了再生鋁冶金的高潮。此后,20世紀50年代,美國的喬·亨特樹立起再生鋁的第二個里程碑。他將廢雜鋁熔化,再在帶坯鑄機內處理熔融,獲得了可鍛的半加工品,使再生鋁走出了限于鑄件的使用范圍。隨著工業生產的逐年擴大,鋁材的需求和消耗量迅速增長。民間集聚的廢棄鋁材不斷增多,為開發利用提供了很大的二次資源。鋁的回收價值很高,因為回收的廢舊鋁,可以反復多次重熔,再生后利用,其成本大大低于原生鋁。隨著再生加工技術提高,在一些工業發達地區,將再生鋁重復用于同一產品,例如,鋁制飲料罐,能夠做到單獨收集,重熔加工后,再次用于制造飲料罐,其損失很小且能保證原有質量。目前,在工業技術和設備比較先進的地區,再生鋁已經越來越多地用于重要的高端產品,美國已有再生鋁加工企業,為航空航天制造領域提供高性能的再生鋁材料。